国债仍是香饽饽线上买需拼手速 仅半天线上额度售罄

记者 王珂

国债凭借安全性高、收益稳定等特点,成为不少市民的投资选择。今年首批电子式国债昨日与市民见面了,销售情况如何?记者进行了探访。

本批国债昨起发售


【资料图】

近日,央行发布公告,2023年第一期、第二期储蓄国债(电子式)将于4月10日至19日发行。

据了解,两期国债均为固定利率、固定期限品种,最大发行总额为380亿元。第一期期限为3年,票面年利率为3%,最大发行额为190亿元;第二期期限为5年,票面年利率为3.12%,最大发行额为190亿元。两期国债于2023年4月10日起息,按年付息,每年4月10日支付利息。第一期和第二期分别于2026年4月10日和2028年4月10日偿还本金并支付最后一次利息。

记者了解到,本批国债为电子式储蓄国债,市民可以通过承销银行营业网点柜台购买,也可通过承销银行的网上银行购买。

购买国债“拼手速”

昨天8:20左右,记者沿文昌中路走访发现,工行、中行、建行等不少银行网点门口已经有人排队等待银行开门购买国债。不过,相比起以往,排队的人少了一些。“其实购买国债的人还是很多的,只不过因为这期是电子式国债,一些市民不用来银行排队,自己在家就可以买了。”一家国有银行网点工作人员告诉记者。

记者注意到,线上国债销售也是需要“拼手速”的。早上8:40左右,记者在工行手机银行APP内看到,国债的购买页面已显示“当前电子银行渠道可销售额度为0”。9:50左右,记者看到,江苏银行手机银行APP中,国债购买页面也已显示“当日额度已售完,请明日再试”。

不少市民都向记者表示,即使定了闹钟准备早上起来抢国债,也仍然没有抢到。“手机上购买国债确实挺方便的,但是要‘拼手速’。比如我早上定了8:30的闹钟想买国债,打开手机一看,国债秒空,已经没有额度了。”市民陈女士告诉记者。

为何国债备受青睐?

“上个月就注意到国债利率降了。本来以为国债利率降低,会有一部分人放弃购买国债而去选择定期存款,没想到还是很多人买。”市民李先生告诉记者。

记者在走访中发现,与国有大行以及全国性股份制银行的3年期存款相比,目前国债的收益并没有多少优势。如我市一家国有银行3年期定期存款年利率最高可至3%,5年期可达到3.05%,利率与国债差别不大。那么,为何市民仍然愿意购买国债? 记者了解到,储蓄国债的投资门槛较低,按年或一次性付息,利息收入免征个人所得税。且相比理财产品,国债没有风险,因此一直是稳健型投资者的“香饽饽”。

“利率下行常态化,市民更愿意将钱放在一些风险低、年限长的产品中,以锁定长期收益。对于投资者来说,市场上保本保息的产品不多了,国债仍然是热门投资理财产品之一。而且储蓄国债拥有提前支取可以靠档计息的优势,与目前多家银行同档的定期存款产品相比,仍有一定的优势。”我市一家商业银行理财经理向记者表示,虽然国债利率有所下调,但在与定期存款利率相差不大的情况下,并不会对市民的购买热情造成较大影响。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