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球实时:扬州:25条举措切实提高人民生活品质
通讯员 发改 记者 丁蕾
近日,市政府印发《关于开展“四补四提升”行动推动生活性服务业补短板上水平提高人民生活品质行动方案(2022-2025年)》,将通过4个部分、25条具体政策举措,推进我市生活性服务业补短板、上水平。
2025年实现城乡社区综合服务全覆盖
(资料图)
“推动生活性服务业补短板上水平,对于提高人民生活品质具有积极意义,可以让群众享受到普惠、便利、丰富、优质的生活服务。”市发改委相关负责人介绍,《行动方案》立足扬州实际,主要解决我市生活性服务业有效供给不足、便利共享不够、质量标准不高、人才支撑不强等问题,推动生活性服务业向便利化、精细化、品质化发展。
“《行动方案》的实施,将使我市生活性服务业供给更加多样化,建成政府保障基本、社会多元参与、全民共建共享的格局。”上述负责人说,我市将通过实施“公共服务、场地设施、社区功能、人力资源”补短板行动和“服务质量、发展能级、生活品质、服务环境”提升行动,推动生活性服务业提档升级,不断扩大生活性服务业有效供给,更好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高品质生活服务需求。
《行动方案》提出,到2025年,我市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明显提高,普惠性生活服务提质扩容,生活性服务供给更加多元,生活性服务体系水平和质量稳步提升,城乡社区综合服务实现全覆盖。
主城区每年建5个以上功能完善生活圈
《行动方案》提出,我市将实施“公共服务、场地设施、社区功能、人力资源”四项补短板行动。
“通过公共服务补短板行动,积极聚焦家政、物业、健康、养老、文化、旅游等重点领域,扩大生活服务需求规模,发展生活服务新业态、新模式。”上述负责人介绍,通过场地设施补短板行动,推进城乡公共服务设施和公共空间适老化、适儿化和残疾人无障碍改造,实现街道综合性养老服务中心、城乡社区养老服务站、老年教育教学点全覆盖。
我市还将通过社区功能补短板行动,加快构建“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市区主城区每年建设5个以上功能完善、便利快捷的生活圈,县(市、区)、功能区每年建设1个以上生活圈。通过人力资源补短板行动,围绕“323+1”产业、家政服务业和修脚、烹饪等极具扬州特色的“三把刀”传统行业,通过“工学一体”“校企双师”培养模式,完成各类职业技能培训20万人次;同时推动养老、托育、家政、体育健身等企业向员工制转型,对符合条件的员工制企业吸纳就业困难人员及高校毕业生就业的,按规定给予社会保险补贴。
大力发展“互联网+生活性服务业”
除了四项补短板行动,我市还将实施“服务质量、发展能级、生活品质、服务环境”四项提升行动:
——服务质量提升行动。健全以产品、企业、区域品牌为支撑的品牌体系,推动各县(市、区)培育一批带动性强的生活性服务业龙头企业,打造若干特色鲜明的扬州品牌;加强扬州老字号品牌培育,发展一批老字号生活性服务企业。
——发展能级提升行动。大力发展“互联网+生活性服务业”,引导各类市场主体积极拓展在线技能培训、数字健康、数字文化场馆、虚拟景区、虚拟养老院、在线健身、智慧社区等新型服务应用;加快完善全民健身体系,推动体育产业联系点工作,培育一批符合市场规律、具有竞争力的体育产业基地,打造“15分钟健身圈”。
——生活品质提升行动。建设区域消费城市,积极发展电子商务、体验经济、首店经济、非接触经济等新模式,鼓励线上线下消费深度融合。
——服务环境提升行动。落实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通过政务服务平台全面推广企业开办“全链通”系统“一次登录、一次认证、一表申请”,常态化半日办结。
让群众享受普惠 便利 丰富 优质的生活服务
养老康养
主城区颐养社区建成率、街道综合养老服务机构覆盖率均达到100%。
托育照护
每千人口拥有3岁以下婴幼儿托位数达到4.5个,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达到90%以上。
就业服务
开展职业技能培训20万人次。
文体服务
每百万人拥有图书馆(城市书房)13个、博物馆5座,人均体育场地面积3.3平方米。
教育服务
新增劳动人口人均受教育年限达15.6年,优质均衡发展县(市、区)达标率达70%。
卫生健康
每千人口拥有执业(助理)医师3.9名,城乡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