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速讯丨报手机号就能消费? 这种充值需警惕

绘图 沈江江

“店家搞个台账,手机号成了消费密码。”昨天,市民胡女士反映,她和闺蜜在不少奶茶店、咖啡店、理发店、饭店等充值会员,平时去消费只要报自己的手机号就可以。最近她试着报了闺蜜的号码,没想到每次都能消费成功,这令她很意外。这种只凭手机号消费的模式漏洞不少?记者就此展开调查。

反映


(资料图片)

报闺蜜的手机号可以消费

“和以前的会员卡、电子会员卡不一样,这个什么卡都没有,全凭店家后台的台账记录。”胡女士称,去消费时,店家会告知比如充300送100的活动。顾客在第一次消费时,付了300元,店家就会在自己的台账上记下实际余额为400元,下一次再消费时,报手机号就可从400元余额里扣掉。

胡女士称,以前是店家推销会员卡,至少手里还有个实体卡或是电子卡,现在自己手里什么都没有,就是报自己登记的手机号店家从自己台账扣钱。消费一段时间后,她觉得这样的消费模式有漏洞,就想试试如果报朋友的手机号会不会也能消费,她在几个店报了闺蜜的手机号,居然都消费成功了。

“消费完我就告诉闺蜜了,以后不能再这么充值,容易被别人冒充消费。”胡女士说,别人报自己的手机号肯定能从自己的余额中消费,店员核实时也是当面问手机号,她报手机号时,身边的陌生人万一有心记下呢。

每一次消费也都是几十元,胡女士表示,她每次消费完就会问闺蜜有没有店家提醒,闺蜜告诉她没有接到过提醒。“有的店我们可能几个月去消费一次,其间被冒充消费,想查到是谁都难。”胡女士说,这种消费模式风险不小。

调查

有店家核对名字有的凭号码

不给电子卡也不给实体卡,就凭报个手机号就可以消费从当初余额中扣?根据胡女士的反映,记者以咨询有没有优惠活动为由,对部分店家进行了暗访,没想到真有店家是这么做的。

“你现在一次消费78元,你充个值,这单给你打8折,充500送200,多划算。”在市区一家甜品店,营业员告诉记者,可以和第一次消费一起付账,她会在后台帮助登记实际余额,下次来消费就可以直接从余额中扣。

该营业员表示,她们店没有实体卡也没有电子卡,手机号登记就相当于是她们店的会员。当记者质疑万一有人报自己手机号消费呢,该营业员觉得这很正常:“我们这经常有老婆报老公的号消费的,不是你熟人会知道你手机号?”

在市区一家理发店,记者发现也是这样的消费模式。“你充个值,你充800送你300,你们一家人只要报你的手机号都可以消费。”该理发店店主表示,他们店只需要报手机号和名字就可以,家人只要报对了,就可以消费。

“很多行业都是这个模式,我又不跑,你怕什么?”该理发店店主表示,这相当于以前的预付卡,只是没有实体卡电子卡的优惠营销模式,洗车、理发、餐饮等行业很多店都这么做。

提 醒

绑定号码前明确协议

“店家通过充多少送多少诱惑消费者,还是之前的预付卡套路,只是比较隐形,这种消费模式风险更大了。”江苏石塔律师事务所邵佳权律师表示,针对预付卡消费充值后店家跑路钱难退等消费顽疾,江苏出台了《江苏省预付卡管理办法》,2021年4月实施,明确经营者发行预付卡,应当在发行后30日内向行业主管部门办理备案;实行担保和资金存管制度,规定预收资金用于经营者主营业务经营相关支出。

邵佳权表示,店家现在通过自己建个后台记账的形式来一笔笔扣除消费,和消费者之前只是凭手机号等核实身份,相当于将风险更多地转嫁给了消费者,规避去报备和资金去向,比之前的预付卡更难以及时监管。以前跑路纠纷消费者手里至少还有个卡凭证,现在消费者手里连个卡凭证的保障都没了。

“以前的预付卡账户模式消费,很多地方就曾出现过冒名顶替的事情。”邵佳权说,2015年,福建一男子在茶叶店消费时报自己手机号等信息被陌生人听到,后来这位陌生人冒名顶替报手机号消费了7000多元。该男子再去消费被告知余额不足,这才发现被人家假冒了,还好最后陌生人再去店里消费时被店员抓住了。

邵佳权表示,如果一开始就明确余额只能自己消费扣除等协议条款,就有利于消费者维权,否则即便别人冒充自己消费,店家以误以为消费者授权消费为由搪塞,后期消费者维权就比较困难。消费者平时也应做好自己的个人信息保护,减少泄露风险。另外,建议市场部门对该类隐形“预付卡”消费模式加强监管和规范,保障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记者 孟俭

关键词: 冒名顶替 什么都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