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智赋能 助园区"二次创业"高质量发展
智谷大厦。
(资料图)
记者 周晗
开发园区是构建现代产业体系、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主引擎、科技创新的主战场、特色发展的主阵地。去年2月,市委、市政府下发了《关于更大力度赋能全市开发园区“二次创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时至今日,这份“赋能”文件落实情况如何?5月24日,市政协召开专题协商会,就“更大力度赋能全市开发园区‘二次创业’高质量发展若干措施”落实情况开展民主评议。
与以往不同的是,这场民主评议会上既有市县政协委员调研评议、第三方评估,也有开发园区和部门自评——大家集思广益、凝智聚力,目的是勠力同心推动开发园区“二次创业”高质量发展。
园区强则全市强,要抓住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牛鼻子”
发展什么样的产业,决定了我们会建成什么样的城市。
自从1992年我市设立第一个开发区——扬州经济技术开发区以来,经过30多年的发展,如今的扬州已形成1个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1个国家级高新区和7个省级开发区、2个省级高新区的园区发展格局。这11个省级以上开发园区以占全市不到15%的国土面积,创造了全市60%的GDP、80%的规上工业开票销售、40%的一般公共预算收入、80%的利用外资和进出口额、50%的规上工业企业、60%的高新技术企业和省级以上研发机构。
园区强则全市强。开发园区是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主战场、主阵地、主力军,抓好园区的高质量发展就是抓住了全市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牛鼻子”。与会者一致认为,园区管理者要想让产业朝着更高的目标发展下去,必须对产业进行“二次创业”,推动园区产业的优化和升级,才有可能让产业在一个全新的台阶上发展壮大。
“二次创业”再出发,为建设“好地方”多作贡献
成立最早的扬州经开区,如今已是三十而立,面对开发园区“二次创业”的时代命题,如何在变局中开新局?经开区党工委可谓“见事早、行动快”,2021年初提出“双千亿过百亿”的“十四五”奋斗目标,持续推进“两聚一新”,促使区域经济总体呈现稳中有进、提质增效的良好发展态势。2022年,扬州经开区实现GDP730亿元,同比增长8%,连续跨越两个百亿台阶。
三十而立正青春,“二次创业”再出发。扬州经开区“自评”报告明确,2023年力争实现规上工业产值1250亿元、增长25%;工业开票销售1300亿元、增长24%;固定资产投资20亿元、增长2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05亿元、增长8%;完成进出口总额47亿美元、增幅20%……
广陵经济开发区加快“二次创业”,去年实现了七项重点考核指标中省级考核同类排名、地区生产总值、制造业外资占比、有效高企数等4项指标完成率达100%。广陵开发区党工委副书记杨万文在“自评”报告中认为,广陵经开区在转型发展、规划引领、要素保障、激发创新活力和完善体制机制等方面取得了有目共睹的成效,但在产业质态提升、重大项目突破、要素制约破解、体制机制完善等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亟待解决。下一步,将聚焦主导产业招引项目,加快紧盯重点工程和重大项目建设,加快创新创业载体建设,持续推进体制机制创新,进一步优化提升营商环境,全力争当经济发展的主战场、招商引资的主平台、产业集聚的主阵地,为“好地方”扬州好上加好、越来越好担当实干、多作贡献。
扬州经开区车规级智能芯片封测项目。 资料图片
集智赋能:共建“园中园”,聚力谋发展
当前经济形势下,开发园区也面临着新的发展瓶颈,存在产业聚集能力不强、招商难等问题。如何让产业园区成为企业集中、产业聚集、资源集约的重要载体,带动区域整体实力的提升?市政协委员、海沃机械(中国)有限公司董事长章兴兵认为,这就需要创新园区发展模式,实现产业聚集化发展,开发区内“园中园”模式可以作为实现这一目标的有效途径之一。
“园中园”模式,即在已经建成的开发区内再建造一座以入驻的行业龙头企业或产业链链主企业等核心企业为主体的专业园,为核心企业及上下游产业链企业群“量身定制”研发、生产、供应链、营销和资金融通等协同配套服务,既可以克服企业自行拿地、建设带来的分散经营精力和开发建设周期过长等问题,也可以避免企业拿地后“圈而不建”的现象,提高土地的利用率。章兴兵建议,促进产业抱团发展,统一招商,提升产业集聚度。既降低企业投资和运营成本,充分实现资源共享,提高资源产出效率;又有利于延伸园区上下游产业链,形成产业集群。
“园中园”建设形成共建共享、责任共担、互利共赢的发展格局,有助于做大产业蛋糕。章兴兵建议政府出台明确的“园中园”发展激励政策,鼓励符合产业导向的中小企业集聚“园中园”,遵循“政府引导、产业集聚、共建共享”的原则,让落户“园中园”的企业获得更加便捷、经济的资源要素,实现绿色发展和高质量发展。
关键词: